NB-IOT燃气表带你体验智慧生活!
燃气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,时常接受用户的咨询“做饭之后闭火,先关哪个阀门?”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遭受用户的质疑。网络搜索发现,建议“先关闭灶前阀,后关闭灶具阀”的,竟然占据90%以上。他们的理由如出一辙:“应当先关闭灶前阀,这样可以使管道(软管)内剩余的燃气得到充分燃烧,如此就不会让管道储存燃气而形成安全隐患,同时避免了浪费”。尤其可怕的是,某些正规的媒体,甚至有些地区的燃气专业安检人员也大肆宣传这种程序,甚至在安检工作中强行“纠正”用户以前的正确操作程序,以其昏昏使人昭昭,以“消除隐患”之名给社会造成了安全隐患。笔者随机采访若干燃气燃烧器具销售店,得到的答复也是莫衷一是。
用户所说的“灶前阀”,是指燃气管道末端位置,直接连接软管的小型阀门,也叫作“燃气嘴子”、“手动快速式切断阀”;“灶具阀”是指灶具本体上的旋钮开关。
其实,可以想象,先行关闭灶前阀之后,软管内外的气体压力变为平衡状态,残余燃气不会自行输出喷孔,也就自然熄灭。如果想要实现“软管内剩余的燃气得到充分燃烧”,唯一的条件就是产生负压,让燃气在燃气燃烧器具腔体内、软管内燃烧或爆炸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对于燃气燃烧器具以及软管造成的破坏力,并因此引发的后果不言而喻。
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:燃气热水器在使用之后,关闭喷头、水龙头的时候,也就利用脉冲原理关闭了热水器内置阀。并没有人先行关闭燃气嘴子,再关闭喷头、水龙头。
假设真的可以将软管内的燃气燃烧殆尽了,那么,必然有空气填充于软管之中。如此,当用户再次打火的时候,势必将要首先释放这段空气之后,才能够使灶具点火成功。然而,这将出现问题:释放软管内的空气需要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就得始终按住灶具阀保持打火状态;尤其是释放软管气体的过程中,前段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空气,当后段气体被推出的时候,理所当然是混合着空气的燃气,因为没有达到燃烧浓度(以天然气为例:正常燃烧浓度为15%以上),而无法正常点燃,反而可能因为处于爆炸浓度范围而出现爆鸣(以天然气为例:爆炸浓度范围为5%~15%)。这样,才是真正的危险、浪费。


可以完全肯定地说,即便长年不使用燃气,合格软管内残留的那点燃气也不会造成任何中毒或爆燃危险,更不存在浪费。毫无疑问,做饭之后闭火,应当首先关闭灶具阀,然后再关闭灶前阀(燃气嘴子)。
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的是:使用燃具和软管,必须选购正规厂商销售的合格产品,并且正确操作;当采用橡胶软管连接时,其长度不得超过2米,并不得有接头、不得穿墙、不得使用三通。软管两端应当采用螺纹连接,防止脱落,而且不得超期使用。